当前位置:首页 > 安博体育官网入口

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绍兴市人民政府

来源:安博体育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12-01 06:09:38
详细介绍

  【概况】 2013年,全市科学技术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围绕“八倍增、两提高”工作目标,全面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创建,大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全市科技总实力位居全省前列,连续第9次获“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先进市”称号,所辖五县(市)亦获“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制定出台科技新政17条】 年内,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新政共17条,主题是突出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育,着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和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和集聚。其中明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当年实际销售额5%以上,且年研发经费增长10%以上的,按研发经费1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1000万元;对新引进的重点技术创新团队,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经费支持;对引进高层次国外专家,每年给予企业实际支付年薪的30%经费扶持等。(办公室提供)【新增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 年内,诸暨市街亭镇新毛家村和长塘村、嵊州市甘霖镇黄胜堂村等镇村积极开展第三批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建设。新毛家村、长塘村成立香榧专业合作社,落实老化茶园改建香榧园示范基地,完成林道、灌溉设施的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黄胜堂村对项目进行规划和实施方案制订,建设标准化简易大棚,引进优良设施葡萄品种,开展樱桃、蓝莓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对生活污水处理池进行保养和维护,完成村中心公园科普休闲区建设。【新昌县和11名个人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 全市科技特派员以优质新种苗、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为重点,实施蔬菜、葡萄、茶叶等经济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种养新技术模式试验,开展粮食生产、废弃纺织品再生回收等专题性科技指导服务,开展科学抗台抗旱工作。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128个,推广新技术159个,引进新品种358个,培训农民44534人次,发放科普资料64885份。市林技站张荣峰等11人被评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新昌县被评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科技活动周广场科普宣传咨询活动】 5月19日,2013年绍兴市科技活动周广场科普宣传咨询活动在市区城市广场举行。活动围绕“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主题,针对食品安全、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健康保障等热点问题,提供宣传咨询服务,受到众多市民欢迎。作为年度绍兴科技活动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活动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市科协等20多个市级部门(单位)参加。开展了科学消费米面油、优生开启幸福人生、气象知识、安全生产、鸟类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防疫知识、蔬菜害虫物理防控技术知识等方面知识宣传;为市民现场义诊、解答医学疑问、提供药品真伪鉴别、食品安全检测、环保监测咨询等服务;倡导科技改变生活理念,宣传国家有关专利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创业政策,普及地震和健康知识。活动共展出展板97块,分发各类宣传资料(科普书籍)1.37万余份(册)。(市科技局农社处提供)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创新驱动发展】 7月5日,市委召开七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审议通过《绍兴市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会议提出,今后五年实现“八倍增、两提高”目标,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现代化绍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到2017年,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达147亿元,研发人员达5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297件,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442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442亿元,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1447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8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46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左右,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15万元/人左右。(市科技局办公室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科技部门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新上国家级项目170个,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4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5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1个、国家**计划项目53个,均居全省前列。新上省级项目145个(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39个)、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1070个,均居全省第2位。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5.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达5.18%,其中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3.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达5.3%。【2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年内,全市有25个项目列入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占全省立项总数的28%,居全省第2位。所立项目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40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年内,全市共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40个,其中重点企业研究院项目14个、联盟项目1个、科技厅与市会商项目2个、竞争性项目(课题)23个,占全省立项总数的12%。所立项目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智能纺织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综合计划处提供)【生态项目强化生态市建设科技支撑作用】 年内,针对纺织印染、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水污染,组织实施废水控制、循环利用技术等环保科技项目,强化生态建设科技支撑作用,有7个项目被列入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组织实施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在上虞区卫良牧业有限公司构建“基质消纳池—人工湿地两段式养殖废弃物处理”示范工程——中型养猪场废弃物湿地消纳技术试验示范,将环境治理与养殖业、种植业、水产业等有机结合,解决养殖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显著降低养殖企业的治污成本。(市科技局农社处提供)创新体系【概况】 2013年,全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主线,充分发挥高新区“四个带头”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机制,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94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1.96%;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607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累计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68万平方米】 年内,出台《绍兴市市本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意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切块2亿元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兴建项目6个,可新增孵化器面积50万平方米。目前,滨海科创中心已陆续投用,越城区科创园部分投用,高新区科创中心二期已打桩建设。至年底,全市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1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器面积达68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145家。(市科技局高新处提供)【新增2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年内,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五年计划,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9家。据统计,这29家研发中心拥有科研资产约3.58亿元、研发场地37495平方米,拥有本科(中级)以上工程技术人员964名,占中心工作人员的75%,2012年共投入研发费用4.29亿元。全市已累计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47家,占全省13.5%,总量居全省第3位。研发中心年度科技活动投入经费63.55亿元,获批国家科技部项目210个、省科技厅项目数357个,获国家级奖10个、省级奖62个,拥有国际专利授权数量222个、发明专利授权数量572个、国际标准数量3个、国家标准数量135个、行业标准数量193个,研发人员发表科技论文488篇。【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 全年,新列入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占全省16.67%。这9家企业研究院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2个、主持行业和国家标准数44个、科研设备2.3亿元、研发场地4.6万平方米、高级职称人员68人、博士40人,2012年共投入研发费用3.6亿。全市累计已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29家,占全省18.7%,总量居全省第2位。共获科技部项目84个、省科技厅项目101个,获省级奖15个,拥有国际专利授权数量3个、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14个,主持国家标准数量49个、行业标准数量53个,研发人员发表科技论文数228篇。(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提供)【开展“十二五”省农业高科技园区创建】 全年,新一轮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按照“政府指导、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的思路,依托绍兴中亚工贸园有限公司资源和核心技术优势,以提升孵化器的孵化和服务的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共实验、科技金融、网络信息等孵化服务平台建设,核心区新入驻企业5家,重点开展实验室、龟鳖苗种中试化生产基地以及龟鳖苗种繁育基地(浙江中亚水产种苗产业园)建设,已改建成生物育种实验室、病害检测实验室、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饲料营养检测实验室。【新增33家省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 全年,全市又有23家企业和10家企业研发中心入选省农业科技企业和省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单位名单。至此,全市累计被认定的省农业科技企业达146家、企业科技研发中心达86家,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市科技局农社处提供)【率先在全省实现区县市高新区全覆盖】 全年,全市新建省级高新区1家,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6家,在省内率先实现所辖区县市高新区全覆盖。7个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259.3亿元,比2012年增长9.27%;工业总产值2648亿元,同比增长9.91%;利税总额345.03亿元,同比增长32.79%。【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各类科技企业2235家】 全年,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各类科技企业2235家,其中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78家、国家及省创新型企业66家、省科技型企业1282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另有14家企业入围全省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百强企业,新昌制药厂排名第1位,入选数列全省第2位;有12家企业入围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入选数列全省第2位。【助推金融机构为150家企业发放贷款30多亿元】 全年,全市科技局围绕科技金融结合,先后与建设银行、杭州银行、民生银行、中新力合等金融机构开展“助推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制定优惠政策,创新金融产品,为150多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30多亿元,提供担保贷款近3亿元,对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市科技局高新处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围绕创新资源集聚,加大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的引进力度,开展科技合作对接,引进共建创新载体,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成果鉴定、登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有38个科技成果获2012年度省科技奖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其中获省科技奖31个(为主完成27个、参与完成4个)、省科技成果转化奖7个(居全省各地市第2位)。在38个获奖项目(个人)中,有一等奖2个、二等奖18个。全市共完成科技成果登记500余项,完成科技合同认定登记158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量达4746万元,其中技贸交易额达2298万元。全市网上技术市场新增技术难题435个,提供研发经费2.33亿元;新增签约技术合同项目277个,合同金额3.11亿元,均居全省前列。【完成对院校绍兴技术转移中心年度业绩考核】 年内,先后对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驻绍技术转移中心2012年度绩效进行考核。同时,与3所大学驻绍技术转移中心续签了合作协议,期限为3年。【累计引进共建创新载体128家】 年内,全市新引进共建创新载体40家,获省科技厅奖励4家。至年底,累计引进共建创新载体128家,运转正常121家。其中,与企业共建114家、与地方政府共建7家。柯桥区科技园成为全市首家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诸暨盾安人工环境被认定为首批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组织下派企业科技指导员】 全年,全国有5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62名科研人员入驻全市504家企业,担任企业科技指导员,参与指导科技项目392个,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23个,开发新产品256个,帮助申请(代理)专利328件。【参加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 在2013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期间,组织全市41家企业组成绍兴纺织、诸暨珍珠、上虞节能灯具、嵊州电机、新昌制药及绍兴袍江电子数码为板块的集成展示,形成一县(市、区)一品的风格特色。同时,组织5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18个院校科技成果的竞拍,拍卖成交金额2385万元。组织15个项目集中签约,合同总金额1710万元,主要集中在纺织、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全国首个数字内容研究院落户绍兴】 3月13日,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省科技厅和绍兴市政府共建中科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项目合作仪式在北京举行。数字内容研究院落户绍兴,将重点孵化虚拟现实与3D视觉工业产业群、海量数字内容智能处理产业群等两大产业群;形成核心技术研发支撑、公共技术运行支撑、创业创智基本支撑三大公共服务体系。研究院将重点发展包括海量信息智能处理、增强现实技术以及3D视觉工业标准化等技术。【组织国家“**计划”专家绍兴行活动】 8月26日至27日,市科技局在市区组织了“**计划”专家绍兴行活动,这是全市首次举办此专项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6名“**计划”人才参加活动,其中国家级人才52名、省级人才4名。这些专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与绍兴有关企业进行了对接,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项目。(市科技局合作处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方针,以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协调机制,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综合能力。全市专利申请27651件、授权15123件,比2012年分别增长25.6%和22.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351件、授权729件,同比分别增长9.4%和12.8%。对2012年度授权专利、专利示范企业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等项目进行了资助,共涉及资金611.69万元。共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8家、省级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单位1家。【新增有专利申请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公司600家】 年内,在全市启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三年行动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行动,力争到2015年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有专利申请和授权活动,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均有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活动,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全市新增有专利申请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公司60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6%。有56.8%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专利申请活动,20余家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成立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年内,新增专利执法人员8名,成立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并获批升格为省级维权援助中心,“12330”知识产权维权热线一年来运行正常,并专门设立专利案件审理庭、专利纠纷调解室、专利执法证物档案室。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护航”专项行动,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投诉和咨询12件,其中正式立案受理6件,结案6件;应对行政诉讼1次、行政复议1次,均已胜诉。同时,密切与市中级法院进行工作协作和配合,参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审理和调处30余次,诉调对接案子30件。中国轻纺城因其花样版权登记管理保护工作出色,被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 11月28日,绍兴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历时3年,通过验收。同时,诸暨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省级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创建市验收,柯桥区、越城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和示范创建区。(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地震服务部门坚持经济发展与防震减灾一起抓,扎实推进地震应急、震害防御和地震监测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制定出台《绍兴市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完成全市《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并做好镜湖新区大滩六号地块住宅工程、高新区平江路湖底隧道工程等5个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防震减灾工作成效明显。【组织首次全市地震系统应急演练】 年内,首次组织并且开展全市地震系统应急演练,顺利完成“地震紧急远程拉动”“抗震救灾前沿指挥部搭建”“抗震救灾前沿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流程模拟”3个课目演练,提高了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人员的地震应急意识和技能,达到锻炼队伍、检验全市地震应急工作水平目的。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省地震局验收,并在全国地市级应急指挥中心评比中获优秀奖。【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全年,全市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嵊州市蛟镇中学、诸暨市浬浦中学新建成两个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并通过省地震局组织的验收。大力开展科普讲座及送宣传资料进校园活动,组织并且开展地震科普讲座,指导学校开展应急演练,向20多所学校赠送《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教育读本》6400本,受到广大师生欢迎。制作完成全市首部科普动画片《地震避险逃生》,并在绍兴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十一五”地震台站建设工作全部完成】 4月,绍兴县测震深井观测台和诸暨市地震前兆观测台通过省地震局组织的竣工验收,至此,除新昌县GNN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台由于涉及测震台迁建尚未建成外,全市“十一五”地震台站建设工作全部完成。至此,全市已投入运行的地震观测台站有8个,地震监测网络得到加强完善,地震监测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市科技局地震处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气象部门围绕中心,认真贯彻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市气象局上报的《政府率先出台市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和柯桥区气象局上报的《主动适应改革形势,创新防雷安全行政审批制度》项目获省创新工作奖,全市镇乡高清视频天气会商系统建设获省第一名;在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中国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展的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调查评估工作中,市气象局获全省市公众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第二名;上虞区气象局、绍兴市气象台获省“菲特”强台风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柯桥区气象局获省2013年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绍兴市二千五百年气候变迁研究》一书获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二等奖;市气象局获全省气象影视服务业务竞赛单项奖市级节目第二名,1人获最佳主持艺术奖市级第三名;另有2人获全省气象行业天气预报员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全能三等奖和个人单项并列第一名。【报送气象决策服务材料862期】 年内,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应急响应,组织做好梅汛期强降水、历史罕见高温干旱、“8·18”绍北特大暴雨、“菲特”台风、雾霾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共启动应急响应10次,利用电视、电台、网站、微博、短信、96121、电子显示屏、iTV气象直播频道等多渠道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和防范提示信息,全年共向各级政府报送气象决策服务材料862期,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短信417万条。【35轮次人工增雨受益9484.5平方千米】 年内,面对绍兴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天气,按照市委、市政府指示,加强人影装备队伍建设,市本级和柯桥区分别组建人影队伍,并落实经费和装备,实现全市人影队伍和装备全覆盖。组织各地作业队伍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全市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5轮次,受益面积9484.5平方千米,增水约4486.32万吨,对全市干旱起到明显缓解作用。【创建成661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达标)村(社区)】 按照“职责落实、组织健全、队伍优化、设施完备、应急准备、科普宣传到位”六大标准,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示范(达标)村(社区)、创建力度,全年共创建成60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社区)、601个达标村(社区)。全市所有镇乡高清会商系统完成建设,实现94个镇乡全覆盖,与市防汛办实现会商系统的互联互通。(市气象局提供)责任编辑 张显辉

 

 


产品咨询

推荐产品

备案号:沪ICP备19021460号-5